11月10日,分享式教育教學專家任景業(yè)老師走進了我和孩子們的課堂。任老師的到來讓初冬的陽光更加的溫暖與多彩!課前課后與任老師的深入交流,讓我的思維開闊了許多,更新了很多教育教學理念。
片段1:
上課的前一天,我告訴孩子們:“明天有一位教育專家要來聽咱們的課。”孩子們好奇的問:“是男專家還是女專家?”,”長得怎么樣呢?”“他很聰明嗎?”“……”面對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八卦精神”,我沒有滿足。我說:“明天你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10日上午第四節(jié)課,任老師與一眾老師走進了教室。孩子們打探著各位老師。居然一眼就認出了我們的教育專家。孩子們說“爺爺您好帥!”“爺爺您是哪里人?”“爺爺我覺得您是叔叔!”……這群可愛的孩子把任老師逗樂了。在歡笑中,我們的數(shù)學課就這樣輕松的開始了。
——很多次上公開課孩子們課下總愛問我來聽課的老師是些什么老師,這就是一個人的天性,他好奇,所以我們?yōu)槭裁床粷M足他們呢?
片段2:
上課的前一天下午,我與同事去另一所學校接任老師,在路上任老師問我明天的課第一句話是什么?
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智慧老人家的客廳平面圖,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幅圖。”
任老師說:“你覺得孩子們觀察看不懂這幅圖?所以你要問他們?”
“不是,我就是想有個開始。”
“沒有必要,你直接放出這張圖,讓他們自己研究。”
“任老師,我有個疑惑,我在一張A4紙上放了這幅平面圖,剛好擺6個,這樣學生會不會覺得老師在暗示他有6種方法?”
“肯定會,你把它們裁下來。分給組長,用完自己去領(lǐng)。”
——這個點子,簡直太棒啦!孩子們好探究,沒有暗示、沒有約束,讓思維飛翔!并且給了部分想不出多種辦法的孩子一個安全區(qū)!
片段3: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我們開始了《多邊形的面積》。我直入主題:“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多邊形的面積》,大家手里都有了這樣一幅圖,請你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如果不夠在組長那里取平面圖。”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后,孩子們就開始了探索之旅。在課堂中,我觀察著孩子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很快用完了組長手里的紙,還來我這里領(lǐng)取平面圖繼續(xù)探究。有些孩子已經(jīng)想好了自己的方法正四處張望——看的出他們很想在一定的次序中分享自己的想法。于是我順勢說:“請在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的方法,并整理準備匯報。”——說完這句話,任老師指導到:“不用說這句話,他們自己會整理的。要充分相信孩子。”在分享與整理中,孩子們自動將小組內(nèi)十多種方法整合:分割法、填補法、割補法。并且整理好以后便自動上臺分享。
——有時候老師總是擔心孩子們不會、不懂,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一節(jié)課我們應(yīng)該隨時觀察著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問題—思考—分享。
我們的教學應(yīng)該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好奇、好探究、好次序、好分享。在一個個問題—思考—分享單元中培養(yǎng)著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習自然而然——“生之所能,思之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