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靈魂的燈塔,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弘揚教育家精神,爭當蓉城大先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正如古人所言:“教育者,養(yǎng)心也。”教育是一項充滿愛心、耐心和恒心的事業(yè),只有用這“三心”澆灌希望之花,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棟梁之才。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肩負的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重任,更是塑造靈魂、培養(yǎng)未來棟梁的使命。在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我不僅要從前輩教育家們的光輝事跡中汲取力量,更要將這份力量傳遞給下一代,讓教育家精神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生生不息。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如何讓愛心、耐心、恒心一以貫之,也是我在教育工作中不斷追求的啟明星。
首先,對學生要有愛心,這是教育之基。愛心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張桂梅校長,這位被譽為“燃燈校長”的教育家,用她的大愛無疆,點亮了大山女孩的希望。她長期扎根邊疆教育一線,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她用自己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甚至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只為讓更多大山女孩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在我的教學實踐中,主要通過個性化關懷、情感交流、正面激勵等方式對學生踐行愛心,如: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和特長,根據(jù)他們的個性特點給予個性化的關注和指導;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他們的朋友;在學生取得進步或成功時,及時給予正面的反饋和獎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使學生在感受到教師關愛的同時,始終保持自信和活力。
其次,對學生要有耐心,這是為師之本。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耐心。成都市錦江區(qū)特殊教育學校的曾老師,用17500多個小時的付出,教會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學生,喊出人生中的第一聲“媽媽”。這種耐心和堅持,讓人感動不已。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案例。比如,有的老師耐心輔導學習困難的學生,有的老師關心照顧留守兒童,有的老師幫助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走出困境。這些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耐心”二字的深刻內(nèi)涵。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通過耐心傾聽、逐步引導、重復練習等方式踐行耐心教育,如: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打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逐步引導,分解復雜問題,讓學生在每一步都感到成功和進步;而對于新學的知識點,我也允許學生通過重復練習來鞏固,而不是急于求成。耐心不僅鍛煉自己,也會幫助學生增強信心。
最后,教育工作要有恒心,這是教育之根。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yè),需要教師具備堅定的信念和毅力。簡陽市華西學校的蔣老師,執(zhí)教已41年,他說:“看著一批又一批的農(nóng)村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成為國家的棟梁,我覺得我這輩子,值得!”如今,蔣老師退休不退崗,參加了成都市“常青樹下鄉(xiāng)計劃”,為崇州市培養(yǎng)了200多名優(yōu)秀青年教師。這種恒心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如何在教育過程中保持恒心,我覺得首先要堅持不懈地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不斷調(diào)整教學策略,最終轉(zhuǎn)化為學生的成功。
總之,弘揚教育家精神,爭當蓉城“大先生”,需要教育者用愛心、耐心、恒心去澆灌希望之花。我將持續(xù)深化愛心教育,努力培養(yǎng)耐心品質(zhì),繼續(xù)堅持恒心追求。讓教育同仁們攜手共進,為祖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共同譜寫新時代教育的壯麗篇章。
四川交響樂團附小,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