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上午,香港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師生代表團走進成都市鼓樓小學,開展了以“友好交流 共享文化傳承”為主題的校際交流活動。兩校通過民俗活動體驗、非遺課堂及教育研討等形式,深化跨區(qū)域教育合作,共同探索傳統文化育人的創(chuàng)新路徑。
民俗破冰:千年競技煥發(fā)新活力
上午9時,活動在鼓樓小學風雨操場拉開帷幕。香港師生與鼓樓小學學生結對體驗非遺漆扇、成都糖畫、滾鐵環(huán)、投壺等傳統民俗項目,歡聲笑語中迅速拉近彼此距離。
非遺漆扇,是指尖上的東方美學。非遺漆扇制作區(qū)前,香港的學生們在鄧老師指導以及鼓樓小學學生的幫助下,創(chuàng)作出了流光溢彩的漆扇。
成都糖畫,是甜蜜的非遺傳承。糖畫藝人以勺為筆、糖漿為墨,在石板上勾勒出熊貓、龍等圖案,引得香港學生連連驚嘆。
投壺納福,古禮新傳。兩校學生,手持竹矢瞄準銅壺,每一次精準投入都引發(fā)陣陣喝彩。
踩高蹺,協作中的文化共情。踩高蹺挑戰(zhàn)區(qū)充滿團隊協作的活力。學生們兩兩一組,扶著竹制高蹺穩(wěn)步前行,親身體驗傳統民俗節(jié)慶中“高瞻遠矚”的喜悅。
滾鐵環(huán),跨越代際的童趣共鳴。香港學生初試時雖略顯生疏,但在鼓樓小學伙伴的示范下,很快掌握平衡技巧,鐵環(huán)滾動的清脆聲響與歡笑聲交織,再現了老一輩成都人記憶中的街頭童趣。
歡迎儀式:姊妹校合作再譜新篇
在歡迎儀式上,共同觀看展現成都特色和香港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辦學特色的宣傳視頻,感受了成都三千年文化古城的魅力,了解了香港學校的教育文化。鼓樓小學張欣副書記與梁志文校長分別致辭,體現了對兩校交流合作的美好期待。馬曉蓉校長與梁志文校長互贈代表兩校友好合作的禮物。鼓樓小學學生合唱團用優(yōu)美的童聲帶來一首《我是如此相信》,用歌聲傳遞友誼,用旋律連接心靈,為友誼而歡歌。
非遺傳承:小小面塑文化認同
在五樓多功能室開展的非遺面塑課堂上,兩校學生在面塑大師的帶領下,了解了面塑的歷史和種類,然后親自動手體驗了捏面塑。通過面塑大師細致的講解和指導,學生們熟練運用捏、拉、折等面塑技藝。伴隨著學生們專注的眼神和靈活的巧手,一個個活靈活現、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就制作好了!
在活動尾聲,鏡頭定格下的集體合照,張張笑臉映照出文化交融的溫暖力量。
未來展望:締結長效交流機制
此次歷時3小時的深度交流,不僅踐行了香港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培養(yǎng)正面向學態(tài)度”的育人目標,更為蓉港基礎教育協同發(fā)展提供了創(chuàng)新樣本。正如鼓樓小學學生齊唱《我是如此相信》時的和聲——文化共鳴的回響,相信必將激蕩出更璀璨的教育火花。(江蕾)
成都市鼓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