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的初中學生們積極響應號召,充分利用暑假時間,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小小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成都、香港。他們走進社區(qū),來到醫(yī)院,走上街頭,宣傳垃圾分類,參與愛心義賣,到法庭旁聽審判,發(fā)動他人參與公益活動……通過這次特別行動,學生們不僅實踐了志愿服務,還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度。
“我在香港宣傳志愿精神”
九年級三班邱曼琳同學經(jīng)常參加校內(nèi)外的公益活動,并在“青聚錦官城”“志愿匯”等平臺注冊,是一名“老志愿者”!爸驹竻R”是在共青團中央、民政部等指導下的全國性志愿服務平臺,成都只有新川外國語學校、七中萬達、棠湖外國語等10家中小學注冊。
前幾天,邱曼琳跟著爸爸一起去香港旅游。到達后,想找到一些香港的志愿者,一起參加公益活動。
她登錄“志愿匯”官網(wǎng)平臺,意外發(fā)現(xiàn),居然沒有一個香港市民注冊這個平臺的志愿服務。她就想,發(fā)動香港學生和市民也到“志愿匯”平臺注冊,加入到內(nèi)地學生志愿者隊伍中來。
想到了就行動。7月24日,她和爸爸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活動,主動向兩位大學生哥哥推薦“志愿匯”,并手把手教他們注冊,成為志愿者。
邱曼琳同學說,在香港旅游期間,她發(fā)動了4位大學生和市民注冊成為志愿者!鞍l(fā)動身邊的人參加公益活動,也是志愿者的責任。只要大家都來關(guān)心社會,關(guān)愛他人,愛就會溫暖到每個人。”
公益足跡遍布全城
在成都的社區(qū)、街頭和法庭,也活躍著新川小小志愿者的身影。
7月14日,七年級一班王梓霖同學參加了“蔬香音樂節(jié)助殘義賣志愿服務”,幫助義賣殘疾人的手工作品。王梓霖感慨地說,“看著那些精美的小飾品,我不禁想到他們需要比常人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和艱辛,才能做出來。”
參加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馮亦橙、周以寧同學也利用空閑時間,去到公園和居民家里,宣傳垃圾分類。馮亦橙說,參與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開闊了視野和認知。
楊鑫博和曹燁磊同學走進醫(yī)院,參與導診公益活動,為患者指路,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送上一杯熱水,幫助打印就診資料……
田卓源同學去到青羊區(qū)法院,旁聽法官的審判,并宣傳法治案例。田卓源同學不僅近距離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與嚴肅,也提高了他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
幾年來,新川外國語學校初中以“時間銀行”為載體,組織學生們參與校內(nèi)外的公益義賣、慈善募捐、社區(qū)義工等,幫助他人,關(guān)心環(huán)保,關(guān)愛社會。“愛”已經(jīng)深深植入到學生們內(nèi)心,主動參與公益,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目前,新川外國語學校有近500名學生在“青聚錦官城”“志愿匯”等平臺注冊,成為“時間銀行”志愿者。僅在“青聚錦官城”平臺的志愿服務時長就達6438小時。
新川外國語學校志愿者展現(xiàn)了新一代青少年在社會責任與個人成長方面的雙重價值。(賴波)
新川外國語學校,學校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