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及“五育并舉”的背景下,同學們的學習形式不再單一,各學校也都在找尋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個寒假,成都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成大附中)就給同學們留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yè)。
“博物館如此多嬌,引同學們盡折腰”
近年來,博物館漸漸成為了年輕人十分青睞的“旅行打卡地”,作為人類文明的“諾亞方舟”,博物館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給人最直接的學習經驗。“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成大附中的歷史老師劉萍就給同學們布置了參觀博物館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能夠在博物館全景式的歷史呈現(xiàn)中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
劉萍老師表示,為了不增加同學們的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她一般都會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完成書面作業(yè),將實踐活動都放到假期里,在豐富同學們假期生活的同時,增加同學們學習歷史的趣味性。
同時,劉萍老師還拋出了“誘餌”,實踐活動成果總結做得最好的幾位同學將會獲得獎品。這下,同學們更是鉚足了勁地完成作品。青銅樹、兵馬俑、古代武器……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刻的主題,并通過演示文稿與手抄報的形式將之呈現(xiàn)了出來。
“看展是我們同好之間的交流學習”
“0元看展”“成都看展”“成都雙年展”……打開某手機APP,這樣的標題時常都會被推送出來,人們對于藝術的追逐與對美的鑒賞力的需求都在逐步提升,“美育”教育更是這兩年的熱點話題。在課余時間,成大附中的老師與同學們也時常相約市內的各大美術館,在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審美感知能力。
不同的風格特征、不同媒介的作用、畫面給人的直觀感受……老師們會在看展時給同學們講解說明,“不會限制她們喜歡怎樣的風格,盡量做到讓她們自己體會。”美術老師作為同學們的“看展伙伴”,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講解員”。
除了周末同學們自行組隊的看展活動,成大附中還會開展藝術游學活動。疫情之前,同學們在新西蘭做的陶藝至今還擺在美術老師張澤蓉的辦公桌上。疫情之后,學校也組織同學們到歡樂田園、建川博物館等地游學參觀。
“我們學校的樓頂有個‘開心農場’”
“雙減”之后,為了讓同學們體驗與課堂不同的活動,成大附中在辦公樓的樓頂為同學們打造了一個菜品豐富、產量豐盛的“開心農場”。每個班負責不同的種植箱,蘿卜、香菜……同學們在每周的勞動中觀察著蔬菜的生長,在生物老師的引導下學習著根、葉、莖的結構。
除了勞動課程,成大附中還為同學們新增了乒乓球桌與“云梯”等健身器材,讓同學們的體鍛內容能夠更加豐富有趣。同時,新增的乒乓球比賽也讓同學們熱血沸騰,每場比賽都引得同學老師駐足觀看。不過學校的傳統(tǒng)“老將”排球比賽也并不遜色于新任“頂流”,“風華杯”依舊舉辦得如火如荼,同學們的球技一場比一場好。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當同學們走進博物館、美術館時,那些書本上的文字、圖片就“活”了起來,在歷史文物與藝術展品中表現(xiàn)出的文化性、時代性和審美性,能夠讓同學們的思維不再平面化,而變成感性多維度的立體思維,將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開學之后,學校收到的學生作業(yè)內容豐富,多角度呈現(xiàn)了將歷史文化與審美感知相結合的實踐成果,可謂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于是,成大附中專門為同學們舉辦了一個“成大附中歷史、美術、生物、地理活動實踐展”,將同學們寒假實踐作業(yè)的成果與地理地圖手繪活動成果以及生物活動種植圖片展示了出來。這是“雙減”政策下,成大附中全新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也是同學們“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的成果展示。(陳海燕 毛逸舟)
成大附中,課堂開到了博物館,將勞動實踐做到了樓頂,博物館,勞動教育,雙減,五育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