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百年存古學堂重啟 校家社協同 石室錦外攜手名家打造人文教育新高地

來源: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  作者:江蕾 通訊員 花想容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4-09-04

9月2日上午,新學期伊始,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及見面會——“攜手名家·校家社共建人文教育基地”,在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拉開帷幕。著名文藝評論家、辭賦家,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委何開四;四川省散文學會會長丁仕強,副會長郎德輝、楊菁芝;知名作家劉文杰、燕羽、馮俊龍、姜國建;歸國藝術家柴鏢;人工智能、智能科學學者趙川;教育專家孫亞潔、刁榮普等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屆的名家、學者走進石室錦外,為青少年作家培養(yǎng)基地和人文教育基地授牌,與師生、家長共話協同育人人文教育。四川省散文學會青少年作家專委會、四川省新視野青少年文化中心、成都市武侯區(qū)黌門存古學堂共同主辦了本次活動,這標志著石室錦外協同校家社,用人文教育奠基中學生成長,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邁上了嶄新的臺階。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微信圖片_20240904104920.jp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何開四(左二)、丁仕強(左三)、郎德輝(右三)、刁榮普(右二)為石室錦外授牌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師生代表合影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授牌后,何開四主席為該校題詞寄語:協同育人,共鑄學魂!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2.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張華書記和學生代表接過何開四主席墨寶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8.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師生和家長代表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3.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師生、家長與名家面對面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存古”之光,文脈賡續(xù)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身入黌門,天子門生。”114年前,在這里誕生的存古學堂便開啟了“為國育才”的治學大門。近年來,石室錦外領導班子賡續(xù)成都歷史文脈,注入時代內涵,為武侯區(qū)以及成都市擦亮“存古學堂 ”這一文化IP。通過精心設計和打造,存古學堂原址所在的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圖書館古樸典雅,新學期閃亮登場。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上午10時50分,在熱烈的掌聲中,名家們與武侯區(qū)教育局德宣科負責人葉兵、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qū)黨委書記申民輝、石室錦外黨總支書記張華、場館設計師張露等,共同走上紅地毯,為百年存古學堂原址重啟隆重揭幕。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存古學堂在時代的沃土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代表著石室錦外校家社協同育人新模式全新亮相。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4.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為百年存古原址重啟揭幕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三部引擎:文學、藝術、科學并驅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研討會上,四川省散文學會青少年作家專委會主任、黌門存古學堂院長楊菁芝首先介紹了驅動校家社協同人文教育的三部引擎:文學、藝術和科學。她重點說到文學方面,石室錦外正式成為“青少年作家培養(yǎng)基地”,專委會將賦能更多的文學力量,通過名家講堂、文學采風、創(chuàng)作指導、公開發(fā)表、作家點評等讓青少年文友“牽手作家,愛上文學,書寫精彩”。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5.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長達40余年的老知青作家、文藝評論家郎德輝,今年暑期剛從北京大學書法文學高研班學成歸來。他以《走進北京大學,汲取人文力量》為題,帶來了北京大學全新的人文教育理念。他說:“北大教學理念中發(fā)散出的這種對人的尊嚴和價值,對學生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關懷,以及對學生學習潛力的充分挖掘和愛護,彰顯了北大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彼浴坝梦膶W關照社會,助力青少年成長”講學的現身說法,讓在座的師生感受到文學的力量。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6.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海外歸來的藝術大師柴鏢先生,以國際視野,以及對中外青少年教育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勉勵家長和學子們,特別要通過藝術,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成為創(chuàng)新型的未來人才和祖國的棟梁。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7.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科學家代表、人工智能、智能科學學者趙川教授從“教育大循環(huán)”科學家精神和跨學科學習三個維度,解析中學生涵養(yǎng)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yǎng)的緊迫性,她深情地說:“科學的路上,孩子是最偉大的力量,我要‘向孩子們求助’,讓‘科學發(fā)芽芽’。趙教授和她的學生現場表演《計算機之歌》,演繹科學的魅力,希望錦外的孩子們閱讀科學、愛上科學。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8.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20.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趙川、羅緣(右一)、陳林森用音樂演繹《計算機之歌》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郎德輝、劉文杰、燕羽等作家朋友為圖書室分別贈送了自己的著作《遙遠的故鄉(xiāng)》《大新王莽(上中下)》《春心》。趙川代贈科學家的書籍,青少年作家專委會副主任盧海陽代表青少年作家培養(yǎng)(金牛)基地,也代表全省所有基地和青少年文友,為學校贈送了系列名家經典文學作品。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9.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張華書記、語文組李煉藝老師和學生代表接受作家贈書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0.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專委會副主任盧海陽(左二)代表金;睾腿∏嗌倌晡挠奄洉YR,張華書記、車海燕老師、方沛老師接受贈送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文學、藝術、科學的三部引擎,拉開了大幕,大家紛紛拋出課題,向石室錦外的學子“預約”,名家們的育人智慧和拳拳教育情懷讓人動容,也是人文精神的直接傳達! 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協同育人 共鑄學魂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錦外辦公室主任李丹主持了名家見面會。她將石室錦外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來賓們對這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學府的情感也迅速升溫。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1.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四川省散文學會會長丁仕強說:“今天‘青少年作家培養(yǎng)基地’的授牌,是對石室錦外過去在文學教育方面成就的敬意,更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在快速迭代的數字時代,讓學生愛上寫作,不僅是培養(yǎng)技能,更是為了塑造心靈,希望錦外進一步豐富文學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文學課堂充滿活力與魅力。為創(chuàng)作基地賦能,為青少年文學愛好者圓夢,四川省散文學會將努力貢獻社團力量!”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2.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武侯區(qū)教育局德宣科負責人葉兵認為本次研討會開得很及時很深入,他感慨地說:“我們共擔責任,共建平臺,一定能讓孩子們在武侯這片沃土上成長得更好,社會更加和諧,大到民族振興,文化振興,科技強國,也一定能夠在校家社的共同協力下做深做實,作為區(qū)教育局的一個職能部門,我們以后會加強與各位作家、藝術家、科學家和社區(qū)的聯系,協同學校把立德樹人工作做出更大成效!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3.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武侯區(qū)玉林街道黌街社區(qū)黨委書記申民輝,充分肯定了石室錦外已經具備高質量人文教育的堅實基礎。他表示社區(qū)協同將做好三件事:一是“搭好臺”,讓更多名家走進來;二是“聚人氣聚資源”,發(fā)揮區(qū)域黨委黨建引領的作用,把社區(qū)各學校的資源整合,更好服務社區(qū)兒童和社區(qū)家庭;三是“做品牌”,以“人文教育”為紐帶,創(chuàng)存古學堂品牌。將“玉林煙火氣,黌門人文氣”叫響做實,黌門社區(qū)學院也將圍繞“德、智、體、美、勞、科”培養(yǎng)新一代接班人,“常態(tài)化”開展校家社交流和公益教育活動,進一步創(chuàng)建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和長效機制。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4.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學校黨總支書記張華代表石室錦外近兩千名師生,感謝百年歲月,存古學堂重啟。石室錦外一直踐行著協同育人,賦能成長,校的智慧、家的溫馨、社的廣博,如今進一步發(fā)動“三部引擎”,疊加名家引領,石室錦外人文教育奠基中學生成長必將更高、更強。他希望這不僅僅讓石室錦外的學生受益,包括整個社區(qū),乃至全市全省的孩子都能夠來到這里,參加名家們豐富多彩的課程,獲得更好的成長。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5.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9.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張華書記介紹“石寶”和“錦寶”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存古彌新 未來可期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何開四主席作為新時代“校家社協同”人文教育總顧問,高度贊賞石室錦外打造人文教育新高地,他指出,校家社共建本身就是一個模式,一種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正是教育改革重要的內容之一;協同育人也是資源的整合,他從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事講到教育不單是學校的事情,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關注教育、投身教育,教育本身應該社會辦。家庭教育中人們常說“兒時的情形,就是將來的摸樣”,一定意義上講,也不亞于學校教育,所以校家社共建人文教育基地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定會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共同辦出最美好的學堂。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7.png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黌門存古學堂榮譽院長刁榮普作《學新存古》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本次活動結束后,該!皵y手名家 共建人文教育基地”將以主題月活動形式,持續(xù)開展文學講座、閱讀寫作、藝術教育和科學閱讀等系列活動和課程。此次攜手名家活動,不僅為石室錦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石室錦外和眾多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這片人文教育的高地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江蕾 通訊員 花想容)0sK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家校社協同育人
責任編輯:陳旭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整理發(fā)布
網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 川公網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川網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