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guān)知識,增強少先隊員志愿服務的主動意識,成都市祝國寺小學多措并舉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主題教育活動,號召學生及其家庭成員們從身邊點滴做起,小手拉起大手,創(chuàng)造家校共育的新氣象。
放學以后,同學們帶上學校制作的垃圾分類宣傳單,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走進家庭、走進社區(qū),成為了垃圾分類的宣講員。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們,對垃圾分類還比較陌生,垃圾桶怎么變了樣?扔垃圾該怎么扔?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這些縈繞在爺爺奶奶腦海里的問號,在孩子們的耐心講解中得到了答案。他們手執(zhí)宣傳單,細致地給爺爺奶奶們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及方法。
光聽不練假把式。除了講解宣傳單,孩子們也親身示范。只見他們來到垃圾回收站,打開垃圾桶,用夾子撿起易拉罐、廢紙等把它們放進可回收垃圾桶(藍色垃圾桶)。然后又用手指了指地上的果皮、魚骨、剩飯等廚余垃圾,放進綠色垃圾桶。電池、燈泡這些有毒有害垃圾,也被放入了紅色垃圾桶。垃圾都找到了屬于它們自己的“家”。
爺爺奶奶們通過孩子們的宣傳和示范,對垃圾分類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表示愿意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共同營造干凈美麗的城市環(huán)境,助力成都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做下去,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的城市因為垃圾分類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李永)
踐行垃圾分類,祝國寺小學,學子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