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英語教研員董老師帶領金牛區(qū)0-3年英語新教師學科素養(yǎng)提升研修班的學員在成都市迎賓路小學開展了以“基于情景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暨單元作業(yè)有效設計”為主題的研討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迎賓路小學蒲歡老師執(zhí)教人教版(一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Unit3 Food lesson1。蒲老師教齡僅一年,但非常有親和力,她工作認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教學中善于思考和反思。本節(jié)課她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緊抓教材主題,充分挖掘教材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巧妙地使用各種方法和小游戲使英語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小組PK、小組合作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意愿,增強了學生的協作能力,鍛煉了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整個磨課過程中,蒲歡老師經歷了多次試講和反思調整,無論在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教學目標的把控上,還是在對學生的關注和組織教學上,每一次都在不斷進步。這堂優(yōu)質的英語展示課,讓在場的所有老師眼前一亮,特別是為新老師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在短暫的休息后,蒲歡老師對本堂課進行了說課與反思。緊接著,老師們針對這節(jié)課開展了激烈的討論交流并發(fā)表了各自獨特的見解,經過大家思維的碰撞,把此次教研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后,由董老師對本節(jié)課做梳理和總結。她既充分肯定了蒲歡老師的教學又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并就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雙減”政策下英語課堂如何提質增效指明了方向。董老師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主題意義的重要性和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預測、討論、反饋的空間。在進行語言交流時,注重語言的完整性和延展性。要充分了解學情,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展示機會和發(fā)展空間。另外,基于主題意義,教師還應該關注課時之間的聯系,設計可操作、可檢測的作業(yè)。
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磨礪,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成長,此次研修活動,給蒲老師提供了展示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幫助她所在的迎賓路小學英語組提高了研修能力,為新教師們指明了方向,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陳海燕)
研討活動,迎賓路小學,英語組,新教師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