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以生為本,以心換“新”,“雙減”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一次教育的回歸。“雙減”政策想要真正見效,關鍵是要守住課堂的陣地,立足課堂,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構課堂教學,守好教育教學主陣地。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qū)分校,二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認真研讀課標,有態(tài)度、有想法、有說法、有做法。正是在教研過程中,老師們厘清新思路,優(yōu)化教學,讓學生學起來更輕松,讓“雙減”落地更有抓手。
勤思促學求高效
9月28日上午,泡小西區(qū)二年級語文組開展了以“減負提質、從課堂出發(fā)”為主題的名師導教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青羊區(qū)教科院語文教研員黎紅老師蒞臨現場指導。本次活動亦得到楊明忠副校長、劉杜娟主任、陳萌萌主任、都亞蘭大組長的大力支持。
本次名師導教,兩堂課都聚焦識字單元。對識字單元做了深入的剖析和呈現。第一節(jié)課由陳璐老師展示識字教學課《田家四季歌》。陳老師結合當下時令特點以及文本特點,請孩子們課前去了解了秋季的田家、農村的生活以及其他季節(jié)農事活動,為上好本節(jié)課做了充分的準備!
課堂上,陳老師帶著孩子們從當前的季節(jié)——秋季切入,在誦讀兒歌的同時又重點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識記本課的重點生字、詞語,并及時對孩子學到的識字方法進行總結。
課堂教學中還活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的圖片、視頻不僅讓孩子們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油然而生文化自信,更讓孩子們循序漸進,引領孩子們進入文本建構的情境中去反復朗讀,由淺入深,以讀促悟。并結合導學單這樣的方式檢驗學生掌握象形字識字、聯系生活識字等的學習方法,落實了課程目標。
第二節(jié)課是由高夢藝老師帶來的識字教學課《樹之歌》。本堂課將多方式識字鎖定為教學目標,把課文內容朗朗上口、趣味性濃厚、科普性強等特點作為識字教學的途徑與輔助手段,力求讓孩子們“在樂中學、于趣中思”,將“減負提質”落實于真實發(fā)生的課堂之中。
課堂伊始,一段優(yōu)美的配樂視頻將孩子們帶入大森林的情境之中,引導孩子們在情境中認識樹木特點、感知自然之美。為了調動學生樂思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多種富有趣味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落實了新課標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一要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在游戲中打開了思維,嘗試體會漢字的構造之美,掌握了多樣的識字方法。
為了讓課堂生成更加豐富多彩,高老師還將真實的樹葉帶到了課堂上,通過觀察葉片特征、品嘗桂花糕、做一做動作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引導孩子們用心觀察、完整表達,在生活體驗和語文元素間搭建起一座橋梁。
研課促教集智慧
課后,全體聽課老師們在燈彩博物館展開了教學研討。兩位老師分別根據自己的具體課例,緊扣課標與要素的要求,向在座老師分享教學思路、反思與成長,再聚焦“雙減”,闡述作業(yè)設計與優(yōu)化,常規(guī)性與融合性作業(yè)的整合,讓“提質減負”在課堂的落實做到有章可循。
隨后與會老師們積極進行評課。黎老師首先高度肯定了兩位老師的表現,作出了寶貴的指導和建議,同時對二年級語文組的教學研討能力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黎老師從“減負提質,從課堂出發(fā)”的主題出發(fā),聚焦“識字教學應該怎么教?”“在教的過程中又如何去引導?”展開。分別從教材分析、文本解讀等幾方面強調了中國文化就是從漢字的文化開始,要努力讓識字教學走向科學,去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讓識字教學更有趣。
黎老師還提出,低段識字教學,應從字的音、形、義三個維度去把握,在此基礎上,從學生出發(fā),緊扣主題,層層深入,別出心裁地去落實和設計教學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和學習的問題。
不忘初心再前進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本次名師導教活動,語文組老師們歷經“思-授-研”,進一步探究了如何在“雙減”課堂中生成妙趣橫生的識字教學。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老師們將通過實際行動,聚力“雙減”,構建更智慧的課堂,給予學生更全面的發(fā)展!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前路漫漫,學海無涯似星海,二年級語文組愿做薪火,承教育匠心,一簇一簇地燃燒,點起生生不息的星光,切實落實“雙減”之效。(賴波)
泡小西區(qū),二年級語文組,落實“雙減”政策,提高課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