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夯實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基本功,青白江區(qū)華嚴小學二年級語文組于2021年3月30日下午開展了本學期第二次教研活動。該堂課由張雪梅老師執(zhí)教《我是一只小蟲子》,二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及行政參加了本次教研活動。
這篇童話故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小蟲子以生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體會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生活,從而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張雪梅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完美的體現(xiàn)了這一宗旨,并且整堂課課堂氛圍濃厚,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學生的參與度也極高。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張老師的課堂上利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范讀、學生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體悟小蟲子的快樂生活,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
張老師教授本課時,先以復習詞語、聽寫詞語導入,帶著孩子們回顧了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做到先“溫故”后“知新”。隨后,張老師以“小蟲子”的視角帶著孩子們進入到神奇的昆蟲世界,去探索“小蟲子”的煩惱和幸福。“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我的伙伴們都說:‘當一只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張老師先帶著孩子們分析了當一只小蟲子的煩惱,認為當一只小蟲子“屁股會被蒼耳刺痛”“被小狗撒的尿淹得昏頭昏腦”“被小鳥捕食”,然后通過朗讀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小蟲子的煩惱。之后話鋒一轉,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當一只小蟲子其實也是有好處的,如“在草葉上伸懶腰”“用露珠洗臉、擦觸須”“跳到小狗身上去免費旅行”。之后張老師還介紹了小蟲子的三個小伙伴,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屎殼郎和螳螂是益蟲、天牛是害蟲的特點。最后,張老師以對比的方式結束了本課的學習,并對本課進行了拓展,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
張老師的這堂課,不僅讓孩子們完全融入到了“小蟲子”的世界當中,也給了聽課的老師們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相信經過了此次學習,必定對華嚴小學二年級語文組的老師今后的教學大有裨益。(孫林馨 通訊員 蔣麗)
青白江區(qū)華嚴小學,《我是一只小蟲子》,小學語文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