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陽光,溫暖,三月的春風,和煦,一如可親可愛的吳正憲老師。2021年3月15日,全國自主教育聯(lián)盟“吳正憲名師五校工作室”新光小學站專題研討活動在成都高新區(qū)新光小學隆重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全國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成都高新區(qū)新光小學鐘奕軍校長,全國自主教育聯(lián)盟副主任、成都共同體秘書長危曉玲女士以及區(qū)內各兄弟學校的多位領導和老師參與了本次活動。
吳正憲
本次研討活動聚焦“大單元視角下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yǎng)”,在該校數學教研組長趙珞辰老師的主持中拉開序幕。
首先是鐘奕軍校長致辭。鐘校長表達了對與會領導、專家、老師們的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以及對學校數學教研組的關懷與激勵。
接下來,學校張婷老師、張春雨老師和高新區(qū)濱河學校的馬燕老師為大家?guī)砭实难杏懻n。展示了新光小學及工作室關于“大單元視角下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中的思考與實踐。
第一節(jié)課是由新光小學張婷老師執(zhí)教。她執(zhí)教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認識角》。張老師引領孩子們通過兩次“猜圖游戲”和“剪一剪”等學習活動,逐步走進角的世界,抽象出角的概念,理解角的特點,體會角的大小,既攻克了教學難點,又讓孩子們在探究活動中體驗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訓練了數學思維。課后,吳正憲老師對孩子們進行了課后訪談。訪談中,吳老師機智引導、生動表達,讓孩子們對角的理解更為透徹。
第二節(jié)是新光小學張春雨老師執(zhí)教,執(zhí)教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張老師從長度測量問題引入,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單位的疊加和細化,再從對長度的測量遷移到對數的測量,引導學生從度量的角度感受到計數單位的產生,從而認識小數的意義,溝通了小數和整數的聯(lián)系,強化了對十進制的理解。
第三節(jié)是由濱河學校馬燕老師執(zhí)教的課例——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鉛筆有多長》。馬老師以活動為先導,首先讓學生在“估”“量”“找”的自主探究中建立起1分米和1毫米的單位量感;接著,引導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構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最后,在“修改日記”活動中,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思辨的眼光去判斷長度單位是否合適,提高學生的量感。
課后,吳正憲老師主持開展了互動研討。幾位執(zhí)教老師分別從課的選擇、課后的收獲、研討過程中的困惑等方面和大家進行了交流。接著老師們圍繞大單元和數學建模,結合研討課例各抒己見,將研討推向了高潮。最后,吳老師對這三節(jié)課以及學校數學團隊的教研能力進行了充分肯定,也指出了改進的方向,讓參會老師收獲滿滿。
下午,活動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吳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还?jié)示范課——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新課伊始,吳老師拋出問題: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老師為什么這么講,教材為什么這么寫,有道理嗎?懷疑過嗎?引領學生在質疑、思考、操作與交流中去探究、理解面積的本質:單位面積個數的累加。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是“底×斜邊”還是“底×高”,之后,結合方格圖引導學生想象底不變、高的變化與面積的變化關系,有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面積單位?它們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幫助孩子們建好“承重墻”、打通“隔斷墻”,真正做到了“通則不痛”。
課后,吳老師帶領自主聯(lián)盟成都共同體工作站的老師及全體參會的老師們就“大單元視角下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主題做了深入的研討。
一整天的活動在觀課、說課、研討中不知不覺地結束了,吳老師對數學本質的叩問、對學生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對老師們深入淺出的點撥,還盈盈回繞在大家的耳邊。吳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對數學的熱愛、對教育的情懷深深地觸動了與會的每一位老師,點燃了大家心中對數學、對教育的那片炙熱,相信在名師的引領下,在老師們的堅持和努力中,大家一定會找到更好的數學!(黃小林 通訊員 李莉 陳曉倩 吳玲 鄧雪)
名師引領促提升,新光小學,教師進行數學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