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圍繞學校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理念以及數學組“小學數學課堂‘五段自主混合式學習’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策略,成都天府新區(qū)第四小學(以下簡稱:天府四小)數學組以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搭配中的學問》一課為例展開了混合式評課議課活動;顒臃譃榻滩慕庾x、課例展示、課例設計解說、議課、答疑、教研總結六個環(huán)節(jié)。
教材解讀
為解決“有什么學問”“怎么處理學問”的問題,劉奕吟老師基于數學課程標準,深度研讀教材和對比教材。本課教學的核心理念通過明確的數學問題滲透數學思想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所以學問不僅包括“方法”的學問,“表達”的學問,更是指“建模”的學問。
通過教材解讀,基于數學組“小學數學課堂‘五段自主混合式學習’策略研究”的課題,構建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打造一個綜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課例展示
基于對教材的充分解讀,王興琪老師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教學,以五段混合式學習為抓手,帶領孩子們經歷了“情境—獨思—表征—歸納—建模”的基本過程,將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課堂充分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孩子們積極思考,爭當小老師,互相補充或質疑,在生生互動中找到搭配中的奧秘。
課例設計解說
“寶劍鋒從磨礪出”,精彩課堂的呈現離不開老師的精心設計。黎靜老師通過學情分析,解說如何結合“五段自主混合式學習”教學策略制定本課的教學過程,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滲透數學思想和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
曹圣垚老師則通過梳理在磨課歷程的初、中、后三個階段中教學策略的改變,剖析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以及教師和團隊的專業(yè)成長。在五段混合式教學的模式下,遵循以學生為本,聚焦于每階段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融入團隊的思考創(chuàng)意,致力于讓數學課堂細致,落實,深入,生動。
議課
結合混合式研修,數學組把線下分層觀課和蘇格拉底線上評課相結合,用客觀數據對本節(jié)課展開全面細致的研討。老師們從教師評價語豐富性、環(huán)節(jié)小結明確性、核心問題指向性等10個維度進行觀課,在蘇格拉底議課平臺實時記錄,研究和發(fā)展教師的經驗,把個別教師的經驗變成集體的財富,促進數學教師的共同進步。
答疑
針對本節(jié)課的疑問,老師們在探討交流中進行思維的對話。對于每個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思想滲透到何種地步,從無序到有序的必要性是否清晰體現,圍繞核心問題的爭論……“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每位觀課老師都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成為意義的生成者。“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法貴在活”,唯有教法活,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教研總結
數學組教研組長周長秀老師就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模式以及混合式教研模式進行了總結;谡n題研究,從預學、獨學、共學、檢學和拓學五段深入剖析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數學思想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周老師指出,對于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的解讀還在表面,要更加關注核心素養(yǎng)表達和滲透的邏輯,除了知道有什么和是什么之外,還要知道為什么。同時,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力要加強,鼓勵學生有價值的發(fā)言,抓住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
教師發(fā)展中心曾玲主任贊揚了數學組的學術氛圍,在以往的基礎上有新的研究成果的產生,從實踐到反思調整再到實踐,這樣為教學服務的研究才是真的研究。同時也談到要注意成果的提煉和固化,作為混合式研修的經典案例。曾玲主任建議觀察維度再深挖,根據上課老師教齡的不同調整觀察維度。
最后,陳剛校長高度肯定了數學組混合式評課議課教研模式,聚焦課題,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在數據下進行精準評課,踐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每個老師都有成長。陳校長指出,要關注全體學生,強調經典教學模式固化,共享教學資源,沒有完美的課,只有不斷優(yōu)化的課,一節(jié)好課是承載數學思想,最終落地到新的教學中。
面向未來的混合式教研實現了多種教研模式不同程度的融合,滿足了教研主體的多元化需求,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質水平。天府四小數學組也將繼續(xù)踐行混合式教研,做好課程目標導航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努力找到教研“最好”的發(fā)生。(魏雅莉 通訊員 王夢嫻 黃蓉)
天府四小數學組,混合式觀課議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