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是教育的生命線,教育只有進入到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qū)。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核心地帶,只有抓住課堂這個核心地帶,教育才能真正發(fā)展。為提升數學教師團隊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加強師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11月11日,成都市雙水小學全體數學教師相聚荊順校區(qū),開展“聚焦數與代數,提升核心素養(yǎng)暨新媒體新技術應用教學分享培訓會”。
一、教研即培訓活動促研究
陶啟敏老師和二(4)班同學呈現的研究課《分香蕉—認識除法意義和除法算式》拉開了此次教研活動的帷幕。
本堂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均分”意義的基礎上認識除法意義和除法算式。課堂以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幫小猴歡歡分香蕉”引入情景。在“把12根香蕉平均分”時指出,聰明的數學家用了一種新的算式來記錄平均分的過程——除法算式。學生通過獨立分析已知數學信息、同桌說除法的意義、動手寫除法算式等多種方式層層遞進,探究新知。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加深對“除法”的理解,抽象出數量關系。
二、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華羅庚先生曾說過:“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由此可知,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實質思想,接納數學的多元化才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為了揭示除法的本質意義,提高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二年級數學備課組進行了多次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磨課修改,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每一位老師在磨課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將新的思考,新的創(chuàng)新應用于各自的課堂中。
三、手執(zhí)一桿筆 潛心育桃李
課后,陶老師就本堂課重難點的設置依據、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修改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說課。
全體數學老師展開激烈的討論后,圍繞“如何基于學生學情確立教學目標”、“如何放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如何借力新媒體、新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等主題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最后,曾錕副校長充分肯定了本次數學大組教研,并指出:設計精美的板書、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是上好一堂數學課的基本功。曾副校長還對比了北師大版和人教版數學教材在認識除法意義和除法算式這一章節(jié)時側重點的不同,鼓勵數學組教師積極研讀不同版本的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花入泥中,化肥沃養(yǎng)料。塵埃雖微,可補益山海。教師平凡,桃李芬芳。(孫林馨 通訊員 巫吉洋 胡雪梅 陶啟敏)
成都市雙水小學,數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