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下午,成都市青羊區(qū)教科院以“大課程觀下,學科課程建設”為主題的小學數學研討活動在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青羊附小)舉行。參加此次活動的主要成員有區(qū)三位小學數學教研員以及一至六年級中心組成員老師們。
活動開始,青羊區(qū)教研員郭學琴老師就本次研討活動做出具體安排。
首先,由青羊區(qū)教研員劉艷老師為大家作主題為《探尋結構,發(fā)展思維》的報告。報告中劉老師分別從“結構化與學科本質”“結構化學習的目標和選擇”以及“結構化學習的策略”三個方面闡述了數學結構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報告中特別指出,在教學中要以數學多階思維發(fā)展過程為軸線,融通旋轉,形成一個多維度立體式結構化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認知發(fā)生發(fā)展的完整過程,建構數學知識的完整樣態(tài),促進數學思維階梯式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最終實現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持續(xù)發(fā)展。
緊接著,東城根小學數學組的老師們給大家?guī)砹?ldquo;以結構化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分享。老師們先分享了東城根小學校本教研中對于數學結構化的理解與做法,再分別從“教學”“作業(yè)”“閉環(huán)”三個維度如何實現結構化進行了闡述和深入的分析。分享中還提出,要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共建數學關聯(lián),發(fā)展學生的整體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然后,青羊附小的卓春麗老師主要就教材編排的結構與與會老師們交流了自己的感想與體會。卓老師在分享中將教材內容以框架的形式進行呈現,更加體現知識前后的緊密聯(lián)系和層層遞進關系。
最后,在郭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暢所欲言,積極分享、交流各自的收獲與感想。(賴波 通訊員 王聰穎)
青羊區(qū),小學數學,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