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瓜果飄香。在這樣的日子里,孩子們的課堂里也飄滿了清甜的桔香味,那是因為成都市站東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劉世嬌正在給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習作課——我最喜歡的水果。
劉世嬌老師用例文《故鄉(xiāng)的楊梅》引導學生學會有序、用多感官來觀察事物的特點,并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孩子們開始用眼、用鼻、用嘴等各種感官來觀察桔子,并認真填寫了觀察記錄。一堂課充滿了濃濃的果香,生動有趣。
選擇習作課教學研討可謂是大膽的嘗試,老師的勇氣可嘉。正是這樣的嘗試,激發(fā)了語文老師們深深的思考,大家暢所欲言地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老師總結這堂課帶給大家的收獲:1.在課文中習方法;2.在生活中練表達;3.在實操中去生長。也有老師結合外出學習同類型的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質疑:書中的例文是否真的合適?是否可以尋找更好的范文或者自己寫范文呢?教學副校長朱艷也提出“教什么?”“怎么教?”的兩大問題讓所有語文老師思考自己的教學。
最后,成華區(qū)退休教研員伍幼芬老師也結合劉世嬌老師的課例和老師們的疑惑,告訴大家新的部編版教材中的習作單元的例文教學就應該跳出原有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其側重點就是習作方法的教學。同時還告訴老師們目標要聚焦,讓三年級在習作方面剛起步的學生能有一課一得就很好了,千萬不要“面面俱到”。伍幼芬老師還具體詳細地示范講解了如何教會孩子觀察桔子,這樣的一例確實讓在場的老師能夠很好的舉一反三。
一堂課,一場討論,讓學校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有了更明確的了解。相信在未來的習作教學中,老師們的路會越來越通暢,孩子們也會越來越喜愛。(成都市站東小學)
成都市站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