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一種工作,還是無數(shù)次拓疆前行的創(chuàng)新,是文化傳承的精神積淀,更是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的厚積薄發(fā)。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在111年的歲月里厚積薄發(fā),奔向教育的本質,創(chuàng)新、選擇、超越……
10月13日,2019年全國小學校長秋季論壇暨思與行——百年名校文化傳承與教育創(chuàng)新高峰論壇在成都師范附屬小學分會場舉行。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余凱,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培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培訓學院副院長陳紫龍,成都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黃敏潔,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原副主任、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員周林,四川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姚嗣芳,黃敏潔名校長工作室成員,姚嗣芳名師工作室成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教師代表出席活動。此次論壇以“深化主體學堂研究,促進兒童真實發(fā)展”為主題,深入探討百年名校成師附小的行與思。
成師附小雛鷹合唱團
“硬核”致辭,藏著校長的初心
教育的本質在于育腦、育身和育心,而這三者的核心,則在于不忘初心、緊隨時代,不斷創(chuàng)新。
“一所百年名校,什么是變,什么是不變?”成都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黃敏潔認為,成師附小從“情知教育”到“主體教育”再到“參與教育”變的是手段、策略和個性;不變的,是附小赤誠教育、卓越追求的學校精神,是附小的文化底蘊,是附小人的精神品相,是一直以來對“為了人的發(fā)展”教育目的不斷追求以及“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的不懈堅守。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黃敏潔
“我們?yōu)槭裁匆鲋黧w學堂?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改變,這是客觀條件;學生的自身的素質在改變,這是主觀條件;而最重要的,是附小人的教育情懷和教育改革歷程。”
成師附小以“健康的身,聰明的腦,溫暖的心”為學生發(fā)展目標,希望通過“主體學堂”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黃敏潔校長語言間,是對于每一個孩子暖心呵護,更是站在百年校史氤氳的文化上,展現(xiàn)出與世界對話的胸襟和氣度。
“硬貨”學堂,學生才是C位主角
十年探索,成師附小已經(jīng)將“主體學堂”的精髓融入肌理,“順應兒童,走近兒童,研究兒童,讓每一個兒童都得到適宜的發(fā)展。”成為每一個附小人的堅持。
王霞老師執(zhí)教《七嘴八舌聊川菜》
到底什么是“主體學堂“?沒什么比一場教學課能更生動地闡釋其奧義了。
“這段時間我們閱讀了一些關于川菜的文章,同學們對川菜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我以為魚香茄子里面有魚,但經(jīng)過閱讀和調研,我發(fā)現(xiàn)魚香只是一種口味。”
“我以為川菜只有麻辣口味的,沒想到水煮白菜這種清淡的也屬于川菜。”成師附小五年級五班語文老師王霞以一堂綜合實踐課——《七嘴八舌聊川菜》形象地向來賓展示了“主體學堂”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王霞老師執(zhí)教《七嘴八舌聊川菜》
從提前布置課外閱讀引發(fā)孩子們對主題的興趣;到交流前期對川菜的調研,一聊川菜的麻辣;再過渡到快速閱讀川菜相關的文本,引導學生二聊川菜麻辣之原因;最后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以向客人介紹川菜的方式,三聊川菜麻辣之魅力。
王霞老師執(zhí)教《七嘴八舌聊川菜》
一節(jié)50分鐘的語文綜合實踐課,有37分鐘是完全屬于孩子們的,討論、表達、展示、分享……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無論答案正確與否,孩子們熱情洋溢,不斷探索和嘗試。
王霞老師執(zhí)教《七嘴八舌聊川菜》
在這堂“硬貨”滿滿的課上,老師只是配角,孩子們才是絕對主角。
姚嗣芳工作室的老師現(xiàn)場觀課議課
語文綜合實踐課結束后,是姚嗣芳工作室的老師現(xiàn)場觀課議課環(huán)節(jié),觀課不僅看老師,更要坐在學生身旁,觀察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情緒、方法、參與度,記錄活動時間,學生表現(xiàn),用數(shù)據(jù)說話,消除課堂游離現(xiàn)象。
專家“硬挺”,老師的克制成就了學生
“教育孩子要像‘泡豇豆’一樣,浸泡足夠長的時間。”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原副主任,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員周林這樣總結教育。
“在成師附小這堂課上,我看到了老師的‘忍’,老師‘忍’住了宣教的欲望,沒有將她的經(jīng)驗和學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老師‘忍’住不去判斷對錯,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老師‘忍’住了統(tǒng)一標準答案的沖動,贊賞孩子們多樣表達的熱情。”周林認為,正是老師的克制,成就了學生,讓學生有了自由生長空間。
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原副主任,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員周林
“當我們把學習的權利交回給孩子,我們看到人類本質的能力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他們逐漸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四年來,周林在跟蹤調研成師附小的“主體學堂”,他認為,教育工作者要像科學家一樣,以對待科學的嚴謹和專注面對教育。
十年里,“主體學堂”在成師附小生根發(fā)芽,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主體學堂”引導下,老師與學生的互相成就,攜手創(chuàng)造一個個美好未來。
與成都這座城市一樣,坐落于城市中心的成師附小天生就有一種樂觀包容的氣度;在新時代一路高歌猛進、拔節(jié)生長。(成都師范附屬小學)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