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9月1日擔任最小的主任——班主任以來,就與之結下不解之緣,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35個春秋,在此期間,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的不容易,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多彩的世界,需要無限的耐心、愛心、細心、責任心,才能創(chuàng)造學生茁壯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記得2015年8月31日剛接到三年級三班時,有個別孩子,因為缺乏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有自暴自棄現(xiàn)象,我想: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更多、更好地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精神發(fā)展,是啊!誰愛孩子,孩子就會主動愛他。作為班主任就要善于接近學生,體貼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讓他們親身體會老師的關愛,這樣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才能使學生的內心受到震動,產生內動力,不斷進取,建立自信。
當時班里有個叫劉聰(化名)的孩子,由于父母離異,他判給父親撫養(yǎng),父親晚上很晚回家,長此以往,缺乏關愛和溫暖,脾氣容易暴躁,容易與同學發(fā)生矛盾,還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有時回家不寫家庭作業(yè)。面對這種情況,經過深思熟慮,我想不能劈頭蓋臉訓他一頓,那樣他會更加自暴自棄,于是我決定幫他走出心理困境,激發(fā)他樂觀進取。這個孩子最大的優(yōu)點是愛勞動,特別講義氣。我首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肯定他的“閃光點”。我在班級里還大肆表揚他的其他優(yōu)點:為人率真、善良;熟悉電腦,打字速度快,并告訴他這是當今時代最需要的技術,然后有空就多與他聊天,談心,讓他感受老師真誠的關愛,及時開導他正確上網(wǎng)。關于他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我經常以電話形式或者QQ聊天方式與他的爸爸交流,在我和家長的努力下,孩子上網(wǎng)玩游戲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喜歡使用網(wǎng)絡為學習服務,變得學習比較努力,性格特別開朗,而且非常自信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16年的元旦賽歌會,班里很多同學決定選唱《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這首歌,而他卻邀約欣賞他的同學一起給李霞老師說:“我們三年級三班就唱《老師》。”我當時也不希望他們唱《老師》,因為這首歌有幾句特別難唱。可是這個孩子卻讓我把班會課時間留給他,他利用當周的班會課說服了全班同學以及我,并且成為領唱者的一員。元旦賽歌會那天,他自信滿滿。我的心里有一種成就感,我對他的教育成功了。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使孩子深受感動,決定痛改前非。這正如老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那樣:“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的人。”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經常反思,要想成為孩子心中播撒自信種子的使者,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就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的學生需要的“愛”也許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語,一個輕柔的撫摸,讓學生意識到被重視,心里感受到無限的溫暖。還記得今年的豆腐文化中學校設計了用豆腐制作各類菜系的比賽活動,我沒有通過民主選舉選擇了參賽代表,而是根據(jù)班級里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讓李世光參賽。因為他的各科成績都不理想,全班一律反對,我認認真真地對班級里的孩子講:“你們當中有許多孩子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級各類活動紛紛獲獎,我的獲獎記錄本上就沒有李世光的。再過十幾天,你們就要畢業(yè)了,我不想給他留下遺憾。”我的話剛說完,有的孩子哭了,我和孩子們開了個小玩笑:“是廖老師的話把你們打動了嗎?”孩子們說:“不是,那是因為您居然讓李世光這種學習水平的人參賽,我們怕比賽結果成為笑話。”因為這學期舉行的校級運動會我班總分比第二名高了8分,所以孩子們很自信。他們想憑借自己的能力圓滿地書寫畢業(yè)歌。每到下課,就會有人主動給李世光做工作,勸他主動放棄參賽資格,讓蔣鴻澤參賽。沒想到同學們的舉動反而激發(fā)了孩子要把口袋豆腐做好的決心,他先在網(wǎng)絡查詢該菜品的制作方法,然后還督促自己的媽媽反復閱讀,熟悉操作程序,比賽那天,孩子早早起床,和媽媽一起制作了口袋豆腐這道菜,并請媽媽快上場比賽時才在菜上加一些蔥花,結果這道菜色香味俱全,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所以李世光同學被評為特級大神廚。李永芳老師發(fā)獎品時,孩子居然邀請我和他一塊去領獎。我沒有同意,但卻給了他一個緊緊的擁抱,讓她的母親和他去領獎。站在講臺上,他蕩漾出歡樂的表情,站得比課堂上回答問題都直了。那時,我才發(fā)覺,平日里忙于批改作業(yè),忙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好習慣,有時會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F(xiàn)在,我已經能做到每天找合適的機會撫摸孩子了,孩子們也把這種撫摸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禮物”。
教育故事,用愛播撒自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