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伴著初夏的習習涼風,金堂縣特殊教育學校高板片區(qū)小組的老師們又踏上了送教之路。
老師們忙著貼圖片
經(jīng)過一路的顛簸,她們來到牽掛很久的有智力障礙和重度語言障礙的殘疾孩子唐紅家,結(jié)合上次孩子的表現(xiàn)以及分析與研討,送教老師們決定采用繪本教學的方法,為孩子開啟一道溝通的之門。
指導(dǎo)孩子洗手
看,孩子自己能疊衣服了!
在等待孩子起床的時間,老師們就忙碌起來,她們將選用的圖片(洗手與疊被子)貼在她家的墻上,在家庭中建立結(jié)構(gòu)化教學模式,便于老師教學,也便于孩子鞏固所學。孩子的父親打來半盆水,陳老師就按照墻上圖片的順序,一步一步、不厭其煩的手把手地教唐紅正確的洗手、疊衣物的步奏方法,鼓勵她說話,然后,要求孩子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看著圖片介紹的步奏,獨立完成洗手和疊衣物,雖然孩子完成得不是很完美,但在老師的協(xié)助和激勵下,能積極主動地、自始至終地完成最后一個動作,愿意聽老師的話,用眼神和老師交流,渴望得到老師的夸獎,老師適時地教孩子發(fā)音,“好”、“棒”“好好”等單詞和疊詞,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當她能夠獨立完成疊衣物的步驟時,那張驕傲的笑臉更是讓老師驚喜不已,“小邋遢”總算能夠變成“不邋遢”了!看著孩子對圖片有興趣,又對她進行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教學,孩子看到貼近生活的圖片、有趣的動物、鮮艷的畫面,聽到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孩子滿臉的興奮、渴望的眼神,迫切地想把繪本翻到下頁,待故事講完,孩子還顯得意猶未盡。當離開她家的時候,她還緊緊地拉著老師們的手而依依不舍。
繪本《母雞蘿絲散步》
家庭結(jié)構(gòu)化教學
孩子對老師依依不舍
此次送教上門,看到孩子由開始時的漠然到后來燦爛的笑臉,她們感覺到:一把鑰匙開啟一道門,繪本教學,或許就是開啟這孩子的一道門。路漫漫其修遠兮,送教上門一直在路上,老師們將繼續(xù)探索實踐模式,讓殘疾孩子享受到更好地教育。(金堂縣特殊教育學校)
金堂縣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