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成都市教科院“新舊教材專題培訓”系列活動來到了大邑縣子龍街小學。大邑縣總共30所學校,近140名骨干語文教師參與了此次培訓。
2019年9月, 根據(jù)教育部的統(tǒng)一部署,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將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為了實現(xiàn)新舊教材的平穩(wěn)過渡,特開展“成都市教科院‘新舊教材銜接專題培訓’送培到大邑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專家有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院長張建老師、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研究員宋雪松老師、教育局小教室主任王瑩菊、教育局小教室副主任李明東以及教研員鄭秀玲老師。
子龍街小學副校長蔡培科主持此次活動,此次活動有三個議程,一是整書閱讀課例展示,二是專家講座,三是專家點評。
第一堂課是大邑縣子龍街小學語文教研組長楊春霞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惶蒙鷦佑腥さ摹?lt;窗邊的小豆豆>導讀課》。第二堂課由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研究員、優(yōu)秀兒童閱讀指導師宋雪松老師展示整書細讀課《一顆遺失的扣子》,聚焦“預測策略和提問策略”,帶著孩子們“像偵探一樣讀故事”,整堂課輕松愉快,又充滿了思辨色彩,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還潤物無聲地讓他們學到了閱讀的策略。
大邑縣子龍街小學語文教研組長楊春霞老師
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研究員宋雪松老師
遠川教育創(chuàng)始人、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院長張建(水心老師)作《部編版教材銜接及新教材背景下的兒童讀寫》的專題講座。她從“部編教材新特點、關于閱讀策略、兒童閱讀的真相、基于新教材的整書讀寫教學”四個方面,詳細向老師們介紹了新教材帶來的變化,交流了新舊教材銜接的方法,并指出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張老師還提出了殷切希望:“愿每個孩子都能與經(jīng)典書籍深情相擁”。
遠川教育創(chuàng)始人、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院長張建
第三項議程由鄭秀玲老師對此次活動作總結發(fā)言。鄭秀玲老師用16個字對兩堂示范課作出了高度評價:滲透方法、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語言。鄭秀玲老師認為,楊春霞老師的導讀課通過用《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一些精彩的片段的閃讀來教給學生通過文中的描寫去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對于感知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是非常有效的。宋雪松老師的《一顆遺失的扣子》是典型的“1+X”的課,老師引導學生用偵探的方式讀故事,將“預測”策略貫穿其中,穿插“提問”策略,有趣、落實、扎實,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最后鄭秀玲老師指出教師們要把整書閱讀作為語文課堂的一個部分,必須通過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積累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中的“語言和思維的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就是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的發(fā)展中得以體現(xiàn)、發(fā)展和傳承,課外閱讀一定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鄭秀玲老師
此次“成都市教科院新舊教材銜接專題培訓送培到大邑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大邑縣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使用統(tǒng)編版教材奠定了基礎。(子龍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