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營門口小學2018-2019學年度上期語文研究課在經(jīng)歷了一個月的備課、磨課、研討過程后,全校語文教師共同在研究中成長,在歷練中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小多少》課堂中,吳東芩老師利用反義詞“對對碰”游戲引入課題,通過創(chuàng)設開心農(nóng)場的情景,讓學生快速進行課文的學習中。吳東芩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及時給予學生指向性的點評,引導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音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吳東芩《大小多少》
鄧銳老師帶來了繪本閱讀《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課,鄧銳老師采用親子閱讀的方式,通過親子之間的互動,拉近家長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到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識字、讀書,更多的是趣味。
鄧銳《我的爸爸叫焦尼》
胡小江老師在口語交際《商量》一課中,利用學生表演的感染作用與形象性,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商量的語氣到說清自己的想法,再到尊重理解的層次。學生通過掌握商量的方法,從而學會在生活中處理關系。
胡小江《商量》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顧琰老師選擇兒歌《小腳丫》作為仿寫對象,在課堂上,顧老師語言親切,教學風格獨特,教學功底扎實。她引導學生先通過讀理清兒歌的結構層次,再激活孩子的思維進行仿說再仿寫。
顧琰《小腳丫》
唐執(zhí)平老師執(zhí)教《井底之蛙》一課,在課堂上,她根據(jù)學生認知特征和已有經(jīng)驗巧妙設計,讓學生連續(xù)思考、深度學習。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細聽樂讀的訓練,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孩子們興趣的火花一次次被點燃,學習熱情高漲。
唐執(zhí)平《井底之蛙》
在王燕老師執(zhí)教的《海底世界》課堂中,整堂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結合語文天地和課后練習開展教學,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巧妙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王燕《海底世界》
王曼曼老師在《小書包》課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通過“加一加”以及“看圖畫”等途徑,讓學生真的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王曼曼《小書包》
張萬瓊老師以品讀賞析雪景作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景物特點品讀語言清新雋永的《瑞雪圖》,然后拓展閱讀恢宏大氣的詩歌《沁園春雪》和詼諧幽默的古詩《詠雪》。群文閱讀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不同題材的共同特點,還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了語言特點的魅力。
張萬瓊《瑞雪圖》
張玉婷老師執(zhí)教《習作教學,細節(jié)描寫》一課,在課堂中,張玉婷老師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張老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簡潔優(yōu)美,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引導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張玉婷《習作教學,細節(jié)描寫》
李姝老師執(zhí)教《小小的船》,在課堂中,李姝老師將精美的畫面與優(yōu)美的音樂完美結合,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更是讓孩子們沉浸在語言的小船中。
李姝《小小的船》
全體老師以此次研討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博采眾山之石,牢筑自己的教學城池,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相信營門口小學的老師在不斷探索追尋的過程中,會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課堂。(成都市營門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