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正是成都最美的季節(jié),冬尚淺,秋正濃,少城小學校園里的銀杏樹披上了金色的盛裝,迎接香港仁濟醫(yī)院陳耀星小學的同學和老師們進行“熊貓課程到香江”主題活動的回訪。
在11月中旬,少城小學的4名同學和兩位老師參加了“熊貓課程到香江”的主題活動,開展了為期5天的交流活動,同時也將“熊貓課程”帶進了香港同學們的課堂。少小英語老師羅方方執(zhí)教的《變臉》一課在香港受到了很高的贊譽,讓香港的同學體驗到了成都的魅力和熊貓課程的魅力。這次,仁濟醫(yī)院陳耀星小學的老師和同學也專程來到了成都,他們將走進少城小學的課堂,與孩子們共同學習獨具青羊特色的國際理解課程——“熊貓課程”,探尋更多天府文化的魅力。青羊區(qū)熊貓課程內容豐富,包括了“地域、歷史、建筑、非遺、民俗、川劇、詩歌、教育、棋藝”九大板塊。成都市少城小學承擔了川劇文化這個板塊的編寫工作。
剛來到學校大門口,少城小學的同學就以一曲琵琶彈奏《彝族舞曲》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歡快的舞曲表達出了蓉港師生的歡喜之情。接著,在少小學生引導員的帶領下,香港師生參觀了學校的文化墻,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核心價值觀。隨后還在陳主任的引領下欣賞了書行流韻廣場上的學生美術作品。
在“熊貓課堂”上,五年級一班的同學已經(jīng)等候在此,熱情歡迎和帶領自己的小同伴落座。接著,雙方進行了禮物互換,開始相互認識;并在楊梅老師和校外輔導員倪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共同開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面塑臉譜的學習,從最基本的熊貓造型開始,孩子們開心地學會了制作一只真正的面塑作品,將成都的美好永遠保存起來。
茶歇時段,香港師生們一邊休息,一邊靜靜聆聽少小同學演奏的古琴曲、柳琴曲和古箏曲,進一步感受到了古典器樂的魅力。
第二節(jié)課是學校的傳統(tǒng)特色——書法課。香港師生們移步來到了鄭惟桐棋室,在簡單了解了書法的歷史和寫字的要領以后,少城小學書法社團的孩子們就與香港的同學一起開始了書法練習,在悠揚的古箏聲里,仿佛穿越到了那個車馬都很慢的時光里,在寬窄巷子的盡頭看到了最美的蓉城記憶。
在這期間還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在了解到少小是全國象棋特色學校后,幾位香港小棋迷立刻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象棋的喜愛,學校也臨時邀請了四位同學跟他們展開了一場“蓉港象棋友誼賽”。比賽結束,幾位棋友也成了好朋友。
最后,師生們來到高高的銀杏樹下,孩子們對鋪滿地面的銀杏葉十分喜愛,紛紛合影留念,在初冬的時光中留下對成都最溫暖的印象。
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但香港師生對成都,對少城文化的人文、歷史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蓉港一家親,以熊貓課程為載體,兩地的教育人會更多地加強交流,為孩子們搭建起走向世界的橋梁,讓蓉港兩地的教育工作者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少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