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力提升深度貧困縣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進一步提高汶川縣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學習借鑒內地教師教學實踐經驗,培養(yǎng)適應汶川縣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需要的高水平英語骨干教師,按照汶川縣教育局與四川省紫坪鋪開發(fā)公司、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扶貧攻堅協(xié)議方案,汶川縣組織了來自全縣各中小學共30名優(yōu)秀英語教師到錦城學院參加6月12日到15日為期3天的學習交流培訓活動。6月14日,由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陳銳科長帶隊,帶領老師一行來到錦城小學,參加了一場英語學習交流活動。本次活動分為三大板塊。
合影
首先是聽課環(huán)節(jié)。下午兩點二十分,老師們準時來到三樓錄播室參加由凌智麗老師主講的四年一班“四年級社區(qū)”英語課。課上,凌老師就課本第一單元“My Neighbourhood”,與同學們一起展開了關于英語“問路指路”方面的學習。凌老師將整個班級分為不同街區(qū),通過小組討論、情景對話、問答獎勵等方式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整個課堂詼諧有趣、氛圍十足,汶川縣的各位老師們紛紛贊揚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與凌老師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四年一班英語課
認真聽課的老師們
課后,汶川教育局進修校的文光蘭老師說,通過這堂課,相信參與這次英語交流活動的老師們能夠找到自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差距所在,通過消化、吸收學到的內容,融入到今后的教學經驗中。文老師表示,希望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能夠以點帶面,在汶川縣各中小學中起到示范作用,提高汶川縣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推動汶川教育工作整體進一步發(fā)展。
文光蘭老師
汶川縣第一小學劉紅老師表示,錦城小學四年一班的孩子們上課十分積極活躍,語言功底深厚、英語發(fā)音標準,相比之下,汶川的孩子們因為起點更靠后,所以不論是自主學習能力還是表達能力都相對更弱一些。而震中映秀小學的毛芳琴老師則表示,凌智麗老師的課前準備十分充分,設計也很新穎獨特,并且在同學們做活動時,通過無形中的對比,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評價,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毛老師說,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會參考借鑒這樣的教學方式,改進授課方法,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毛芳琴老師
短短的四十分鐘很快過去,15點整,汶川縣各位老師與錦城小學英語組的老師們一起開展了一場英語組建設問題教研活動。活動由錦城小學英語組組長楊良斌老師主持,英語組陳敏老師、黎思遙老師、程曉琳老師和呂春燕老師紛紛上臺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楊良斌老師還就學校英語教學經驗、教研活動與教學常規(guī)做了一次簡短的匯報。汶川縣的各位老師認真聽講,并且與錦城小學英語組的老師們展開了現(xiàn)場互動,整個教研活動靈活生動,嚴謹中不乏歡笑。
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結束后,來自汶川縣的30名老師與錦城小學楊秀東校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陳銳科長,還有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們一起合影留念,并且表達了對錦城小學的誠摯感謝,本次活動圓滿結束。(陳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