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溫江區(qū)慶豐街小學校召開了“學為中心”課堂變革現(xiàn)場研討活動。參加活動的有西昌禮州小學的姚校長一行、崇州學府街小學的劉主任一行、溫江通平小學校的李校長和第一學區(qū)學校老師們。此次活動,慶豐街小學校特邀西南大學教育碩士生導師,“練能”教育模式創(chuàng)立者、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專家熊生貴老師親臨指導。熊老師的指導發(fā)言高屋建瓴、具體生動、啟示深刻,讓參加活動的老師們領略到課堂變革的“別樣風采”。
課堂變革,轉(zhuǎn)變的是觀念,積累的是經(jīng)驗,沉淀的是思想。上午第一節(jié)課,慶豐街小學校課改組組長汪艷老師給大家展示了一節(jié)具有變革思想的數(shù)學研究課《等量關系》。課中,兩位助學專家和眾多小老師們自信大方的展練,教師精當?shù)狞c撥得到了專家、領導和老師們的充分認可。課后研討中,課改組成員徐雪琴老師結合溫江區(qū)“三學課堂”變革的大背景,介紹了學校目前的變革現(xiàn)狀和在推動課改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希望得到在場專家的專業(yè)引領,眾籌智慧。
“說清楚比單純的會做一道題的價值要大得多!”在解疑釋惑的過程中,熊老師提出的“結構化言說”受到了大家的青睞。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而數(shù)學課的核心就是思維訓練。如何練語言表達之能?在孩子們沒有掌握恰當表述方法的時候,結構化言說就是一根扶他一把的拐杖。精準而嚴密的表達思維過程,是任何練習題都不可替代的。“結構化言說”論為課堂思維的訓練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方法。
“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顯靈光。”上午的碰撞讓大家意猶未盡,在下午的“情智”大講堂中,熊老師又為全校教師做了主題為“自主練能課堂的起步實施”的講座。他指出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幾乎都是強化了“學”,弱化了“習”,而弱化了的“習”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習”就是練,但絕不是單純的做練習題。習就是練能,練習語言表達能力,真正的“習”是把思路整理的很清楚,并能夠用“語言+N”種方式表達出來。全新的理念,帶給大家不同的變革視野,受益匪淺。
“為什么要課改?”慶豐小學黃金強校長在活動的最后指出,課堂變革既是老師們追求輕負高效的必然選擇,更是科技進步、未來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轉(zhuǎn)型提出的要求。因此,在課改路上,學校將義無反顧的走下去,不問“西東”,不負“芳華”。相信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專家的專業(yè)引領下,在全體慶豐人的努力下,慶豐街小學“學為中心”課堂變革必將走得更高、更遠。(賈元東 通訊員 李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