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一大早,實驗小學青華分校操場上就擺放了幾個半白半黑的大圓球,還有個大大的地球儀,怎么回事呢?原來,科學廖老師將帶著六年級二班的孩子們,在操場上開啟一場探索“月相”之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為什么月亮的臉總是半隱半現(xiàn)?為什么十五的月亮那么圓?廖老師先讓孩子們通過遠距離觀察,體驗從宇宙中看月球,發(fā)現(xiàn)月球不管轉(zhuǎn)動到地球的哪個方位,始終保持面向太陽的一半被照亮,而另一半是黑暗。孩子們逐漸理解了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陽照亮的一部分而已;然后,廖老師又讓學生排成8個放射縱隊,依次按逆時針變換方位,分別從8個方位近距離觀察月球的明暗變化,記錄下月球圍繞地球運行到8個位置時呈現(xiàn)的不同面貌。廖老師在此基礎(chǔ)上讓孩子們認識了新月、上弦樂、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等不同的月相,以及對應的農(nóng)歷日期;最后,廖老師讓孩子們畫出自己農(nóng)歷生日時的月相圖,體會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鼓勵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更多關(guān)于星空、宇宙的秘密。
從教室到操場,短短的距離,小小的改變,投射出科學組老師們學習新課標,踐行新課標所付出的努力。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升華了科學探究的價值和理念,為操場上的科學課點贊!(賴波 通訊員 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