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成都3月1日訊(賈元東 通訊員 李紅)為了讓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發(fā)揚分享的美德,體會分享的快樂,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態(tài),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成都市溫江區(qū)特殊教育學校于2月24日,同全校師生及家長相約在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的日子,組織開展了“分享快樂,親子同行”主題活動。
活動開始前,陳勇校長致辭。他講到:“分享快樂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素質(zhì);分享快樂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豁達;分享快樂是一種善舉,更是一種思想。學會分享,會使心靈更快樂。貝多芬失聰卻徜徉在音樂的世界,海倫失明卻漫步于文學的殿堂,聾人舞蹈家邰麗華領舞的《千手觀音》的絕美舞蹈,他們奉獻的這些作品,教育和安慰了許多人,讓他人心靈復蘇,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學會與心靈分享,能感受到欣慰,發(fā)酵出別樣的快樂!好食物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間的關愛與幫助,才有彼此的分享快樂,只有每個人都愿意伸出你的手,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伴隨著春天暖暖的陽光和徐徐的微風,孩子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紛紛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分享活動。他們有的分享有趣的游戲,有的分享快樂的活動,有的分享美味的食物,各處都充滿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一班的同學在班長的帶領下,和家長一起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二班的老師和學生之間正在享受分享的樂趣;三班的小朋友團團圍坐在老師的身邊,開始了屬于他們的小活動;四班的小朋友雖然人少,分享的東西可一點兒都不少;五班的孩子們正拿著自己被分享到的飲料干杯呢!六班的孩子們拿著別人分享給他的小蛋糕,好開心!有禮貌的孩子,還將自己的美味食物主動分享給陳校長。
分享是一種美德,是親社會行為之一,是與他人良好交往的有效途徑,是孩子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性行為,是適應群體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孩子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通過今天的“分享快樂,親子同行”主題活動,孩子們更加明白了分享的意義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