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qū)分校4.2中隊 黃藝丹 輔導員:梁娜
“大家好,我是草堂小小講解員黃藝丹。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每當你們聽到這聲音的時候,就是我——一名光榮的杜甫草堂小小講解員,正在為游客朋友們講解呢。
2017年7月4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那天我正式成為了草堂的一名小小講解員。還記得當初報名參加這個活動時,只是為了鍛煉自己。因為媽媽說我的膽子小,需要多鍛煉,練練自己的膽子。冬去春來,我的講解經(jīng)歷快滿一歲了,在草堂講解杜甫的生平、杜甫的詩歌文化中,我從最開始只是想鍛煉自己,慢慢發(fā)展到越來越熱愛這項公益活動……
站在杜甫草堂里,在距離杜甫最近的地方,引著游客看看那陳舊的石磨、小巧的竹塌、堆滿古籍的書房,仿佛感受到來自一千年前的杜工部的召喚,他沉郁悲涼的詩風、憂國憂民的形象在我的講解中鮮活。
講得越多,杜甫的愛國情懷卻越來越讓我震撼。每次為客人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們都會被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打動。是啊!茅屋被秋風刮破,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家老小因為屋漏而徹夜不得安眠,這是多么地悲慘啊!然而,在這樣的困境中,杜甫卻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F(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小小的茅屋見證了杜甫身居陋室,心憂天下的博大情懷。
再說說《春夜喜雨》,這首被評為描寫成都最美的詩歌,當時杜甫因陜西大旱搬到成都,所以當他看見雨下來時,特別高興,“春雨貴如油”啊,他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狂喜,是因為他感受到的是農(nóng)民看到雨時多么高興的心情,杜甫的憂和喜都連接著天下百姓的疾苦與安寧……
我把感受告訴媽媽,媽媽摸摸我的頭:“杜甫的偉大在于他落腳于真實的土地,深知百姓疾苦,他的詩作心憂天下,敢為窮苦人發(fā)聲,F(xiàn)在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什么是“新時代”呢?”我有些疑惑。
媽媽笑著問我:“杜甫當時過的日子是怎樣呀?你看我們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好嗎?”
“杜甫生不逢時,一生艱難坎坷,幸好我們的生活很幸福呀!”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對呀,新時代意味著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越來越幸福。”媽媽笑著接著問我,“那么在這個新時代里,你能為我們的社會、我們國家做什么呢?”
我有些蒙了:“我這么小,能為國家做什么呢?”
“你這么小,可是你也在為社會做出貢獻呀!”
“我正在做貢獻嗎?”我瞪大眼睛、懵懂的看著媽媽。
媽媽笑著指指草堂。哦,我懂了,我的志愿者服務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呀。因為我的講解,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杜甫,感受杜詩的情懷,讓越來越多人對杜甫產(chǎn)生推崇敬仰之情,。這份責任和堅持促使我應該繼續(xù)加強對杜甫草堂文化和杜詩的理解學習,讓游客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杜甫……
“除此之外呢?”媽媽繼續(xù)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仰止堂里那副的對聯(lián)突然映入我的腦海。我想到杜甫七歲時寫的《詠鳳凰》,他以鳳凰為喻,從小就立志為理想獻身,所以才會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學習態(tài)度。雖然他一生歷經(jīng)挫折,始終得不到皇上的重用,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家和百姓。正因為杜甫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動了后人,才有了晚唐詩人韋莊尋訪杜甫成都茅屋遺址,北宋成都知府呂大防將杜甫的像繪于墻上,從此,杜甫草堂開始成為紀念杜甫的祠堂。一畝的草堂之地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300余畝,連浣花溪公園也屬于草堂了……
回顧著草堂修建的歷史,我頓時明白了媽媽是想告訴我,我是一名小學生,我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雖然沒有“鳳凰”的追求,也不可能像“詩圣”那么偉大,但是我也可以盡我自己的一份小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小小志愿者的我正是那一顆苔花,花開如米粒,卻靜靜綻放,春色滿園也有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