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體育局聯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即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八條”正式發(fā)布,旨在加快補齊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短板,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八條”通過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賽”、科學精準提升學生體質等八條舉措,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將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學校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
文件要求,實施學生強健體質計劃,積極構建以運動、衛(wèi)生、心理、營養(yǎng)為一體的“大健康”教育格局。每學期舉辦至少一次健康知識講座和科普活動,提高學生、家長的健康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小學和初中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 推進“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試點
要打造效果顯著的體育課。課時方面有所增加,小學和初中每天1節(jié)體育課;高中每周3~5節(jié)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鐘的體育鍛煉。每節(jié)體育課安排不少于10分鐘體能練習。積極推進“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試點。在體育課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切實做好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監(jiān)測,杜絕“說教課”和“不出汗”的體育課。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育課,杜絕“陰陽課表”。
“三大球”至少一項納入體育課必修 普及推廣冰雪運動
小學、初中要將“三大球”至少一項納入體育課必修內容,高中要開設“三大球”模塊教學。積極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活動,冰雪運動特色學校應將冰雪內容列入體育課開展教學,支持建設市級冰雪項目高水平學生社團。
義務教育階段每名學生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 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
文件還要求學校進行課內、課間、課后服務一體化設計,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后服務,組織學生開展球類、跳繩、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個項目的輪換活動,確保義務教育階段每名學生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要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其中至少要有1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肌肉力量、骨骼強健和心肺功能的發(fā)展。推廣體質強健計劃,組織開展教師、學生全員參與跑步活動,針對不同場地條件、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跑步距離,建議:小學1—2年級每次200~500米,3—4年級600~800米,5—6年級800~1000米,初中1500米以上,高中2000米以上。學校每年要組織全員參加的冬季長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動。
學生班級聯賽來了!小學每學期不少于5場 其中至少組織1場“三大球”班級賽
此外,文件還首次在北京中小學全面部署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的“班級賽”。要求每學期組織班級聯賽,小學每班不少于5場,初中不少于4場,高中不少于3場。其中,至少組織1場“三大球”班級賽。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特色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相應“三大球”班級聯賽,每班每學期不少于5場。
學;蚣瘓F校每年春季、秋季應分別舉辦1次全員參與的體育節(jié)和運動會。優(yōu)化市級小學生運動會的辦賽形式,將全市集中舉辦調整為同一時段由各學校分散舉辦。
科學精準!人工智能賦能 學生線上“健康師”即將上線
此外,要科學精準提升學生體質。加強市、區(qū)、校三級學生體測數據和體檢數據的整合、分析與比對功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建立學生線上“健康師”輔助機制,引導家校合作科學指導學生有效開展體育鍛煉。
針對體測成績良好以下的學生,學校要精準區(qū)分學生類型,科學設計鍛煉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各區(qū)要針對本區(qū)體質健康統(tǒng)測排名后三分之一的學校,精準實施幫扶計劃,因地制宜制定改進和提升方案。針對體質健康測試中的薄弱項目,實行弱項強健行動。
強化提升學生上肢力量,小學、初中要在2025年底前配齊單杠等體育設施。北京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年級鍛煉標準。
小學四五六年級測試單杠直臂懸垂,男生分別要達到30秒、40秒和50秒,女生分別要達到20秒、30秒和40秒,此外男生還需加測斜身引體,四到六年級要分別達到20次、30次和40次。
從小學六年級、初中直到高中階段,男生引體向上分別要達到2次、5次、7次、9次、12次、14次和16次。女生斜身引體要達到10次、16次和24次,該項目女生九年級之后不作要求。
選優(yōu)配齊體育教師 可聘用“銀齡”教師和編外兼職體育教師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選優(yōu)配齊體育教師,編制不足的學?善赣谩般y齡”教師和編外兼職體育教師(包括教練員、退役運動員)。深化“區(qū)聘校用”改革,完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加強區(qū)域內、集團內體育教師統(tǒng)籌使用和精準流動。
實施體育教師培訓提升計劃,到2027年底,各區(qū)要對體育教師輪訓一遍。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將體育教師承擔的體育課間活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家庭作業(yè)、課余訓練、體育競賽、課后服務等工作統(tǒng)籌計入教師工作量。
成立北京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有條件的區(qū)和學校要建立體育名師工作室。支持小學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經過培訓后,參與低年級學生體育教學和活動。
體教融合怎么深入?體校與普通學校結對 每年不少于10場“冠軍進校園”活動
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發(fā)揮體育部門在體育科研、競賽組織、場館使用、運動員和教練員選派等方面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資源,探索建立體校與中小學結對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模式,原則上市級體校與不少于2所學校結對,區(qū)體校與不少于5所學校結對,體校副校長兼任結對學校副校長。區(qū)體育部門要根據學校需求,安排體校教練員、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等,每周指導學生開展至少1次專項訓練,并對體育教師進行專門輔導,每年舉辦至少一期“三大球”、田徑、游泳等項目體育教師運動訓練培訓班。各區(qū)每年組織不少于10場“冠軍進校園”活動。
鼓勵學校周邊有條件的社會體育場館設施對學校免費開放,服務學校開展運動會、體育考試等活動,優(yōu)化體育資源配置與高效利用。支持學校與社區(qū)、公園、高校等社會體育場館簽訂協議建立共享機制。
怎么落實?以上要求全部納入中小學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督導檢查。進一步突出學生實際獲得,將體質提升、技能增強、運動參與、習慣養(yǎng)成等作為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指標。充分發(fā)揮督導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將本措施中各項要求,納入學校體育專項督導和中小學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對工作推進緩慢、各項措施落實不到位和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下降的學校,要建立檢查結果反饋機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北京,中小學,“體育八條”,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