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44次,16700毫升。這是李冀大學四年的獻血總量。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以一個體重6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來看,16700毫升血液相當于其全身換血四次的量。李冀是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即將畢業(yè)的大四學生,4年來他一直熱心公益活動,堅持無償獻血。在他看來,“與生命的長度相比,廣度和寬度更重要,人生要有意義的活著”。
無償獻血
他4年獻血44次16700毫升
李冀是河北人,2015年來到成都,就讀于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近期即將畢業(yè)。兩天前,在學校舉辦的一個優(yōu)秀大學生故事分享會上,李冀作分享了他的故事:在過去的1125天當中,他獻血44次,16700毫升。相當于一個成年人換血4次的量。這無疑是一個讓人驚嘆的數字。
一疊無償獻血證記錄下了李冀每一次的獻血。
第一次獻血是在2016年5月7日,那時大一下學期。那天,在春熙路暑襪北街附近的一輛無償獻血車上,他獻出了400毫升全血,拿到了第一個無償獻血證。這次獻血印象深刻,“因為之前一直想獻,但有好幾次到了獻血點,一查轉氨酶偏高,只能失望而歸。”
獻血的成功,讓李冀開始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以前是很胖的,但是太胖可能獻血質量不好,就必須要鍛煉,我喜歡打籃球,現在已經瘦下來了。”他說,每一次獻血之前都會提前做好準備。
手機備忘錄里,李冀把獻血的時間安排在了星期二,每兩周一次,從全血到血小板。“如果遇到其他的事,都會盡量的排開。”大一到大三時,因為在航空港校區(qū),李冀會先坐公交車到環(huán)球中心,再轉乘地鐵到倪家橋橋附近的獻血點,獻完血后,再騎一輛自行車回到學校,一來一去得兩三個小時。
直到今天,李冀已經完成了包括兩次全血捐獻在內的44次無償獻血。根據血小板獻血單位的換算,李冀已經累計無償獻血16700毫升。
獻血背后
外公去世給他帶來觸動
是什么驅動著李冀獻血的執(zhí)著與熱情呢?李冀回答,獻血是他追求生命的意義的一種方式。
有兩件事觸動了李冀。高中時他的爺爺過世,“那是我第一次經歷親人的離去,”李冀說,“我總有一天也會和外公一樣,生老病死,那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不久后,一則新聞給李冀帶來了思考:一個七歲的小女孩腦死亡,其父親按照女孩的遺愿,選擇了放棄繼續(xù)治療,并捐獻出了身體器官與一對角膜,帶給了六個人生命與光明。
從此,李冀有了把做公益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的念頭,他為自己定下了幾件必須要做的事:無償獻血、捐獻器官、支教。他把這些作為了“公益”的一部分。
然而才開始,李冀想無償獻血的愿望就遇到了阻礙,因為身體的偏胖,李冀被檢測出血液氨酶偏高,無法進行無償獻血。兩次失敗后,李冀一度十分失落,開始了鍛煉身體與對作息時間的調整。最終,在2016年開始了他的公益生涯。
“很多人對獻血還是持有異議,覺得不好,但我想用我的行動來告訴大家并沒有什么,這也是間接在救人性命,并且在自己和家人有需要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獻血。”
熱心公益
生命要有寬度和廣度
除了獻血,4年里,李冀還會出現在各種公益活動中,各類志愿服務獲得的證書更是厚厚一摞:共護三江源——2017濕地使者行動、四川省科技扶貧基金會志愿者……
如今,李冀即將畢業(yè),他計劃畢業(yè)后繼續(xù)在西南民族大學進修研究生學位,學習教育。對于未來,他說公益之路并不會暫停,甚至希望能夠成為全職的志愿者。
對于獻血他說也不會停下來,他介紹說,隨著他的影響,更多的師生也加入了無償獻血的行列,“我們系有很多同學無償獻血在10次以上了。”
他也希望能夠學有所成成為一名老師,去實現他的支教計劃。他說,雖然短期的支教有它的意義,但是他希望能更長期系統的給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上課。
這幾年的公益給他帶來了什么呢?李冀回答說: “自己的身體變得比獻血前更好了”“很多人對獻血存有一些誤會,給他們普及無償獻血并不會給身體帶來危害,也是我的義務吧。”
“最好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人,學到了很多東西,去追求生命的寬度和廣度,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吧。”李冀說。
4年無償獻血44,無償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