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湖南大學岳麓書院2017屆畢業(yè)典禮上,2013級歷史學本科生劉楚瑩成了場上第一個淚崩的人。那個瞬間,她正和同門師兄一起向學業(yè)導師鄧洪波教授鞠躬謝師。
“你有什么煩惱就盡管來找我。”“老師這里永遠為你敞開懷抱。”“你們就像兒女一樣,老師希望你們留下來,但老師更希望你們飛得更高。”在劉楚瑩眼里,導師不只是她學術的領路人,更是她值得信賴的長輩,是精神導師,是她成長路上的“燈塔”。收到保研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一句“楚瑩,恭喜你出嫁了”,更讓她感動到哭。
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留下了很多這樣“有溫度”的師生故事。本科生導師制搭起了師生之間的這座橋梁。從2009年開始,岳麓書院立足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實際,汲取傳統(tǒng)書院文化之精華,實行本科生導師制。
經過八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學業(yè)導師、生活導師、班導師、學術興趣導師在內四位一體的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模式,續(xù)寫著千年學府的光榮與夢想。岳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教授表示,岳麓書院本科生導師制既有對古代書院教育傳統(tǒng)的繼承,對書院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的借鑒,也立足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實,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做人與做學問
本科就有導師是什么樣的體驗?“如果你對歷史學習感興趣,一定會覺得這是幾輩子求來的福氣。”在岳麓書院,有學生這樣形容來書院求學的“小幸運”。岳麓書院從2009年開始招收歷史學專業(yè)本科生,每個學生都有一位學業(yè)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李偉,岳麓書院2010級歷史學本科生,本科畢業(yè)后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碩博連讀,和曾經的學業(yè)導師肖永明教授依然保持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
“現(xiàn)在看來,他發(fā)展得很不錯。如果我們不去引導他,可能他的潛力就難以發(fā)掘出來了。”肖永明感到很欣慰。他回憶,因為一些外在因素,李偉在大一時曾一心想考公務員(課程)。“考上了,那這個社會也只是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卻少了一個做學問的好苗子。”憑他的經驗,李偉好學慎思,“是個讀書的種子”。
引導李偉往學術方向改變,他花了不少心思。“我經常找他談話,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特長和真正的興趣。我的博士是他的生活導師,也會在不同的場合跟他交流,希望他找準自己的方向,要揚長避短。”雖然中間偶有反復,但李偉在大二時終于確定了學術之路。每周二的師門讀書會,他“雷打不動”地參加。
學業(yè)導師是岳麓書院本科生導師制的主體。在肖永明看來,傳統(tǒng)的書院教育追求“求學”與“求道”的統(tǒng)一,融德行與學問為一體,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僅僅在學業(yè)方面對學生加以指點,而且要在學生價值觀念形成與人格養(yǎng)成的過程中,在為學進德、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方面給予學生以引導。”
作為肖永明教授的學生,2013級歷史學本科生蔣明也在學業(yè)導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向專業(yè)歷史學科學習的大門。在為人處世上,他更是耳濡目染,以導師為榜樣。
“讓我很有體會的一點就是肖老師對他的老師陳谷嘉教授的尊重和關懷。每次提到老先生時他的眼里總是充滿了敬意;老先生現(xiàn)在退休在家,肖老師逢年過節(jié)就會去看望他,有年中秋還叫了我們幾個學生一起去陪老先生過節(jié)。”他說,這讓他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尊師重道。
有學術探討,有情感交流,亦師亦友,朝夕相處,談學論道,切磋砥礪——傳統(tǒng)書院教育中的師生關系,在今日的岳麓書院重煥活力。
書院連續(xù)幾年就導師制實施情況對畢業(yè)生進行回訪,當問到“學業(yè)導師對您對幫助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時,有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人格熏陶”和“論文寫作”。2013級歷史學本科29名學生,有20人繼續(xù)讀研深造,升學率近七成,又為書院當代復興做了更為生動和有力的注腳。
導師的隱形工作量
在雷天月眼里,學業(yè)導師于振波教授是一個低調扎實、作風正派的學者,思想也非常開明。“每次見老師,他都在看書。這也在無形中鞭策我,必須下功夫多讀書,把自己的時間分配好。”
導師發(fā)回來的畢業(yè)論文,上面的批注密密麻麻的。她沒法想象,于老師在她的論文修改上投入了多少時間。“這種都屬于老師的隱形工作量了,他帶學生特別盡心。”
大學四年里,她每兩周見一次學業(yè)導師,每次見面的時間在2小時左右。每周末,師門還有讀書會,一般為半天,導師不定期參加。師門也會舉辦一些聚會活動,加上線上交流的時間,一年粗算下來,她與學業(yè)導師相處的時間就超過200個小時。
這樣的交流頻率,遠超書院預期。根據書院本科生導師制的有關規(guī)定,學業(yè)導師實行雙向選擇,本科生與指導教師在《湖南大學本科生學業(yè)導師雙向選擇登記表》上簽字確定。學生應每兩周至少向導師匯報學業(yè)情況1次,時間不少于1小時,且填寫《登記表》。
“他從不簽空白表,從不一眼不看或一語不發(fā)地簽,從不潦草地簽。”2012級歷史學本科生李航說,他每次簽《登記表》時和導師聊的東西都很多。“表上列的專業(yè)問題、時事新聞等,都有。進行戶外活動時我們也在交流,爬山的時候聊,參加掃墓的時候聊,路上遇見他也會回復我問的問題。”
書院師生之間形成的這種自覺,正是書院本科生導師制設立的初衷。“學生和老師都在成長。老師幫助學生更好地成人成己,更好地適應了大學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學術方向;老師也真心地投入到人才培養(yǎng)中來,并且不斷反思與學生相處的方式。”肖永明說。
朋輩為伴,良師益友
畢業(yè)典禮上,王曉燕在向導師行謝師禮的時候也淚崩了。但下一秒,當她作為畢業(yè)生代表走上臺時,像換了一個人。她穿了一件旗袍,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給自己的大學生涯打了80分。“……最重要的最后5分,我從18歲到22歲變得更漂亮了,此條不接受反駁。”
熱情洋溢的演講,舉手投足間的自信,看著臺上的師妹,夏金龍感到特別欣慰。大學四年里,曉燕的成長和蛻變他看在眼里。
作為王曉燕曾經的生活導師,他解答過她初入大學時的困惑,分享過自己成功或失敗的人生經驗。也和別的生活導師一樣,帶著她們一起行走城市間,一起聽講座、一起討論、一起參加讀書會,一起登山臨水、交友遠足。
在岳麓書院,生活導師是大一新生的“標配”。在書院的制度設計中,生活導師作為學業(yè)導師的補充,主要由品學兼優(yōu)的博士和高年級碩士為本科生提供生活方面的指導。“相比學業(yè)導師,生活導師和本科生年齡相仿、志趣相投,交流起來更加沒有隔閡。”肖永明說。
生活導師制也是對古代書院“學長制”的借鑒。本科生入校后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導師,大部分學生評價他們,“如朋友一般。”“是良師益友。”
書院的本科生還配有班導師,由書院選擇教師擔任,負責一個班級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對學術研究有濃厚興趣的本科生,可以在汲泉學社這個學術興趣小組中找到歸屬,并有學術興趣導師指導他們開展經典研讀,引導他們拓展學術視野、了解學術前沿、熟悉學術規(guī)范。
“導師制是一種制度,更是岳麓書院的文化所在。”正如一位本科生評價。